附录一
袁采自序
近世老师宿儒多以其言集为“语录”,传示学者,盖欲以所自得者,与天下共之也。然皆议论精微,学者所造未至,虽勤诵深思犹不开悟,况中人以下乎!至于小说、诗话之流,特贤于己,非有裨于名教。亦有作为家训戒示子孙,或不该详,传焉未广。采朴鄙,好论世俗事,而性多忘,人有能诵其前言而己或不记忆。续以所言私笔之,久而成编。假而录之者颇多,不能遍应,乃锓木以传。昔子思论中庸之道,其始也,夫妇之愚皆可与知,夫妇之不肖皆可能行。极其至妙,则虽圣人亦不能知、不能行而察乎天地。今若以“察乎天地”者而语诸人,前辈之语录固已连篇累牍。姑以夫妇之所与知能行者语诸世俗,使田夫野老、幽闺妇女皆晓然于心目间。人或好恶不同,互是迭非,必有一二契其心者,庶几息争省刑,欲还醇厚。圣人复起,不吾废也。初,余目是书为《俗训》,府判同舍刘公更曰《世范》,似过其实。三请易之,不听,遂强从其所云。
绍熙改元长至三衢梧坡袁采书于徽州婺源琴堂。
《袁氏世范》序
思所以为善,又思所以使人为善者,君子之用心也。三衢袁公君载,德足而行成,学博而文富。以论思献纳之姿,屈试一邑学道。爱人之政,“武城弦歌”不是过矣。一日出所为书若干卷示镇曰:“是可以厚人伦而美习俗,吾将版行于兹邑,子其为我是正而为之序!”镇熟读详味者数月,一曰“睦亲”,二曰“处己”,三曰“治家”,皆数十条目。其言则精确而详尽,其意则敦厚而委曲,习而行之,诚可以为孝悌,为忠恕,为善良,而有士君子之行矣。然是书也,岂唯可以施之乐清,达诸四海可也;岂唯可以行之一时,垂诸后世可也。噫!公为一邑而切切,焉欲以为己者!为人如此,则他日致君泽民,其思所以兼善天下之心,盖可知矣。镇于公为太学同舍生,今又蒙赖于桑梓。荷意不鄙,乃敢冠以骫骳之文,而欲目是书曰《世范》可乎?君载讳采。淳熙戊戌中元日,承议郎新权通判隆兴军府事刘镇序。
同年郑公景元贻书谓余曰:“昔温国公尝有意于是,止以《家范》名其书,不曰:“世”也。若欲为一世之范模,则有箕子之书。在今,恐名之者未必人不以为谄,而受之者或以为僭,宜从其旧目。”此真确论,正契余心,敢不敬从,且刊其言于左,使见之者知其不为府判刘公之云云而私变其说也。采谨书。
重刻《袁氏世范》序
苏老泉《族谱亭记》,义主于,“积之有本末,施之有次第。”顾通篇专举乡之望人以为戒,其词隐,其旨远,读之者或未能得其微意之所存焉。若兹《世范》一书,则凡以“睦亲”、以“处己”、以、治家”者,靡不明白切要,使人易知易从。“俗训”云乎哉,即以达之四海,垂之后世无不可已。吴门袁子又恺,新修家谱于汝南,文献蒐罗大备矣,近获陶斋、谢湖两先生珍藏《世范》,附梓于后,正如夏鼎商彝,灿陈几席,令人不作三代以下想。微特袁氏所当世宝,抑亦举世有心人亟奉为典型者也。此书曾刊于陶南村《说郛》、钟瑞先《唐宋丛书》中,类多讹缺。今属宋雕善本,雠校精审。沈晦数百年乃得又恺重登梨枣,顿还旧观,是诚作者之厚幸也夫!
乾隆五十三年戊申立冬日震泽杨复吉撰。
跋(一)
有明正德庚辰六月朔,偶得《世范》三卷。其目曰“睦亲”、“处己”、“治家”,皆吾人日用常行之道,实万世之范也。读其“自序”,以为过实,谦德之盛如此,吾家其世宝之。袁表识。
跋(二)
《袁氏世范》,马端临《书考》定为一卷,此本次列三卷,后附《诗鉴》一集,且刻画精工,信为善本,岂《书考》有所误耶?观书中皆修齐切要之言,诚余家所当“世范”者也。是宜珍藏之。正德庚辰六月八日,袁褧书。
跋(三)
宋三衢袁君采著《袁氏世范》,见《唐宋丛书》及《眉公秘笈》,陈榕门先生复采入《训俗遗规,然皆非足本。乙巳春,予于书肆检阅旧编,得此宋本书,分三卷,后附方景明《诗鉴》一卷。有予从祖陶斋公、谢湖公二跋,称其校刻精善,洵为世宝。是吾家故物也,楚弓楚得,若有冥贻。谨读数过,其言约而赅,淡而旨,殆昌黎所谓“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”者耶!予方刻载家谱,鲍丈以文见而赏之,复梓入丛书,附《颜氏家训》后,以广其传。是作书者幸甚,而予之购得此书亦幸甚。乾隆庚戌孟冬,古吴袁廷梼跋。
附录二
集事诗鉴《原著附录》
子之于父当鉴顾恺
顾恺每得父书,常扫几筵,舒书于上,拜跪读之。每句应喏毕,复再拜。若父有疾耗之问,即临书垂泣,语声哽咽。恺之为子也,得父书而敬孝,爱孝之心两存。使恺承颜于朝夕,其孝行必有可观者。推是心以往。其事君亦然。
诗
孝敬真情切蓼莪,此书那抵万金多。
庭闱侍远恭如许,想得承颜更若何。
子之于母当鉴陈遗
陈遗之母好食铛底焦饭。遗作郡主簿,常装一囊。每煮食辄贮焦饭以遗母。后,值孙恩贼出吴郡,其时,袁府君西征,遗已聚得数斗焦饭,未及归家即带以从军。战败,军溃逃出山泽,遗独以焦饭得免。时人以为纯孝之报,子之孝于其母,岂有望报之理!及患难之临乎前,乃得遗母之饭以自活,良由孝心一萌,神明已自彰著,可不敬哉!
诗
孝行何心影响推,神明偏为孝扶持。
我知焦饭频供母,那识危中疗我急。
父之于子当鉴刘商、邓禹
刘商有子七人,各受一经。一门之内,七业俱成。邓禹有子十三人,使各守一艺,教养子孙为后世法。今之习俗,多以生男为喜,日望一日,无所成就。其原失于素无绳墨约束,虽悔何追!韩退之远其子于城南,作诗以警之。必以年至十二三为虑,以至二十三十而贤不肖决矣。有父如刘商、邓禹何忧乎哉!
诗
俗喜生男复患多,龙猪一判奈身何!
早分经艺为家俭,有石虽顽亦可磨。
母之于子当鉴王珪母李氏
李氏尝谓人曰:“吾儿必贵,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?”异日,房玄龄、杜如晦到其家。李惊喜曰:“二客公辅才,汝贵不疑!”自孟母择邻之后,无复有贤德之母光于史牒。珪母乃以交游之贤,卜知其子之贵。噫!知子莫如父,未闻有母之知子也,异哉!
本朝苏参政易简之母召入禁中。太宗问曰:“何以教子,遂成令器?”对曰:“幼则速于礼逊,长则教以诗书。”上顾左右曰:“今之孟母也,非此母不生此子。”赐白金千两。
王母知其子以交游,苏母教其子以礼逊,其成功一也。母之教子所可能也,母之知子为难能也,故作李氏之歌。
诗
有母谁知有子贤,择交何止择邻迁。
才如杜房难窥际,李氏惊看独了然。
孙之于祖父当鉴张元
张元年十六,其祖丧明。三年,元常忧泣,昼夜读佛经,礼拜以祈福佑。后读《药师经》,见“盲得视”之言,遂请七僧燃七灯七日七夜,转《药师经》行道。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篦疗其祖目,于梦中喜跃惊觉,偏告家人。三日,祖目果明。乡里咸叹异之。末俗之为子者,未必能亲尝汤药于其父母,谁能至诚迫切疗疾于其祖乎?
诗
纵有金篦入梦来,盲精惟藉孝诚开。
《药师经》在人能读,昼夜精神哭几回。
孙之于祖母当鉴刘商
祖母王氏盛冬思芹而不能言,刘商知之。时年九岁,乃恸哭泽中,声不绝者半日。忽若有人云“止,止”声。方拭泪间,忽有芹生于地,得斛余以归。孩提之童,谁无父母之爱,又谁无祖母抚摩之恩?当思芹不言之时,虽少壮者承颜左右,而未必知。纵知之而谁为泽中之哭?刘商九岁乃如是耶。商自哭芹之后,梦人谓之曰:“西篱下有粟。”寤而掘之,得粟十五钟。铭曰:“七年粟百石,以赐孝子。”刘商自是食之,七载方尽。孙之孝事祖母,其感应有如是,可不念哉!
诗
九岁婴孩方聚嬉,谁从祖母荐甘肥?
盛寒岂是多芹候,天与刘商斛粟归。
子之于继母当鉴王延
王延事后母,夏扇枕席,冬以身温被。母爱鱼,求不得,杖之流血。延叩冰而哭,忽有鱼长五尺,跃出。母食之不尽,于是抚之如己子。事有不幸而遭继母之嚚者,其子能进食于善,不以杖之为酷,而以吾之爱心为重。虽神明亦且应感,况人乎!杖我者,所以责望我者也,此其所以为王延。
诗
母无先后色为难,起孝须从至性看。
受杖不妨流血惨,叩冰惟以得鱼欢。
子之在官无贻父母之忧当鉴陶侃、陈尧咨
陶侃少为县吏,监鱼梁以鲊遗母。谌氏封鲊责之曰:“尔以官物遗我,不能益我,乃增我忧尔!”陈尧咨知制诰,出守荆南回,其母何氏问曰:“古人居一郡一道,必有异政。汝典名藩有何异效?”尧咨曰:“荆州路当冲要,郊劳宴饯迨无虚日,然稍精于射,众无不服。”何氏曰:“汝父训汝以忠孝俾辅国家,今不务仁政善化,而专卒伍一夫之伎,岂汝先人之意耶!”以杖击之,金鱼坠地。二母之望其子者,不在利达贵显,而在身名事业贤矣哉!
诗
谁知母道是严君,易彖“家人”备戒云。
为叹断机风教泯,谌何此训亦堪闻。
子之在家宜安父母之贫当鉴韩康伯
韩康伯年数岁,至大寒,母商氏令康伯捉熨斗,而谓之曰:“且著襦,寻当作复裈。”康伯曰:“不复须。”母问其故。对曰:“火在斗中而柄热,今既著襦,下亦当暖。”母甚异之,其舅商浩称其有出群之器,后官至太常。子之生于亲之膝下,岂不知家之有无!世俗所谓不肖子,假儒衣冠,浮浪城阙,多出于豪家贵胄,奈何贫家之子亦复有长袖博带者,曾不恤父母劬劳之外,攻苦食淡!商氏之爱子,既著襦矣,将继之以复裈,此亦料理寒具之常者。康伯在童儿岁惧其母念之深,借斗柄以自喻,盖所以安母之心也。知有母不知有身,其惟康伯乎!
诗
亲在谁能不有身,我生忧母不忧贫。
寒襦盖体粗为尔,似此儿曹今几人。
弟妹之于兄姊当鉴孔融、李勣
孔融年四岁,与兄食梨而辄取小者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“小儿法当取小者。”李勣以姊病亲为煮粥,回风焚其须。姊曰:“仆妾幸多,何苦如是!”勣曰:“姊老勣亦老,虽欲久为煮粥,其可乎!”幼而四岁,知有兄之尊,老而公爵,知有姊之奉,过人远矣。
诗
兄姊常尊众所同,幼谁悌顺老谁恭?
孔融李勣今亡矣,我读遗书为敛容。
兄姊之于弟妹当鉴卢延、贾逵
卢延遭王莽之乱,有从妹年在孩乳,其母不能活之,弃于沟中,延哀而收养之,遂至成人。贾逵年五岁,其姊闻邻家读书,逐日抱逵听之。逵年六岁乃暗通六经,姊之力也。活从妹则易收之,孩乳则难养;幼弟则易抱之,听读则难。如是恩爱,不可以常理论也。
诗
爱妹人皆有至情,谁从沟壑活余生?
更看幼弟为难养,有姊能令学业精。
兄弟异母当鉴王祥、王览
王祥弟览。继母朱氏遇祥无道,览见祥被挞,辄流涕抱杖。及长,谏母不止。使祥非理,览亦与焉,朱意乃止。天之生物使之一本,如曰二本是违天也。祥、览虽异母,而兄弟无二本。是以览之名虽亚于祥,而孝友根于天性。祥位至三公,览至光禄大夫。览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,得非余庆至此耶?
诗
母嚚弟傲舜尤难,祥览相须尚可安。
自古圣贤多不幸,只留名教后人看。
兄弟分财当鉴薛包、李孟元
薛包好学有行,弟求分财异居,包不能止,乃中分其财。奴婢取老弱者,曰:“我共事久矣。”田园取其荒者,曰:“吾少所理,意所恋也。”器物取朽损者,曰:“素所服,身口所安也。”李孟元性恭顺,与叔子就同居。就有痼疾,孟元推所有田园悉以逊就,夫妇纺绩日给。嗟乎!分异之事,古人所难言也,末俗安之,恬不知怪。有能于区分之际自取其不如意者,亦复逊其所有,以自劳苦者,非有至德绝俗辈,未可以语是也。
诗
朴俗凋零谁忍闻,古人何处有区分?
就如李薛犹难到,叔世相寻以斧斤。
夫之于妇当鉴何曾
何曾位至三公,闺门整肃,自少及长,无声乐嬖幸之好。与妻相见,正衣冠,相待如宾,己南面,妻北面,再拜,上酒而酬酢之礼行焉。曾虽华侈过度,性实至孝,尝面折阮籍居丧无礼于文帝之前,以为“污染华夏,宜摈四裔”。其节行亦可嘉,又复以宾礼行乎夫妇,虽老而谨。其视晋朝漫灭典礼为如何?孟子曰:“身不行道,不行于妻子;使人不以道,不能行于妻子。”曾亦有道君子焉!
诗
百年伉俪在蘋蘩,礼法须从我辈看。
谁道晋人多旷诞,何曾独解整衣冠。
妇之于夫当鉴乐羊子之妻
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,妻跪问其故。羊子曰:“久行怀思,无异也。”妻乃引刀,趋而言曰:“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。一丝而累,至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夫子积学,当日知其所亡,以就懿德,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!”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,遂七年不反。妇人何所知见,而能以学业责成其夫如此?其后,妻以贼劫,又能身死以全其姑。嗟乎!正节大义与寒霜烈日争严,不出于丈夫而出于妇人也。
诗
机断何殊学半涂,妇人以此勉其夫。
一生节义寒冰凛,宁殒微躯活我姑。
妇之于姑当鉴姜诗之妻
姜诗事母至孝,其妻奉顺尤谨。妻尝溯流取江水以奉姑,诗以后时而遣之。妻乃止邻舍,昼夜纺绩,日市珍羞,使邻母自遗其姑。如是者久之,姑感惭,呼还,养愈谨。其子后因汲水溺死,妻恐姑哀伤不敢言,而托以游学。未几,舍侧涌泉,味如江水,每旦辄跃双鲤以供姑之膳。赤眉贼过诗里,弛兵过曰:“惊大孝,必触鬼神。”妇之孝于其姑,是亦理之常,谁知姜诗之妻以取水后时而见逐,乃安心邻舍而事姑之礼尤谨。又谁能命其子取水而溺死,乃语其姑以游学,惟恐哀伤,此皆古今所未尝闻之事。是宜盗亦有道,而曰“惊大孝必触鬼神”也。
诗
姜妇真心世所无,孝诚极处可惊吁。
子残身逐浑闲事,直要甘泉日养姑。
妇翁之于婿当鉴张宣子
张宣子家富于财,欲以女妻同郡刘商。其妻怒曰:“我女年始十四,姿识如此,何虑不得为公侯妃,而遂以妻刘商乎!”宣子曰:“非尔所及也。”诫其女曰:“刘商至孝冥感,兼才识超世,此人终当远达,为世名公。汝其谨事之。”张氏性亦婉顺,事王母以孝闻。时司空齐王攸辟商为掾,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,宣子亦劝商就辟。商曰:“王母在堂,一就辟命,当尽臣礼便不得就养。”宣子曰:“如子所言,岂庸人所识哉!”宣子一喜其言而妻之以女。莫大乎宣子之见也。“妇翁冰清”、“女婿玉润”,皆晋人浮夸等语,不足为刘商道,亦非宣子所乐闻也。
诗
衿帨从人若可依,东床何必数羲之。
要令我女供蘋藻,不嫁刘商外更谁?
叔母之于侄当鉴任氏
皇甫谧年二十,不好学,游荡无度。尝得瓜来进叔母任氏。叔母曰:“孝经云‘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’,汝今年余二十,目不存教,心不入道,无以慰我。昔孟母三徙以成人,曾父烹豕以存教,岂我居不卜邻,教有所阙?何尔鲁钝之甚?修身笃学自汝得之,于我何有?”因对之涕流。谧乃感激,带经而农,遂博综典籍,自号元晏先生。谧晚年尤耽书忘疾与食,或有箴其损耗精神。谧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况命之修短在天乎!”谧又尝自表就武帝借书,武帝送一车书与之。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。复累诏,竟不仕。谧之初年游荡乃如彼,晚节成名乃如此,叔母任氏真孟母也。孟母之训其子,母之常也;任母之训其侄,几人哉?
诗
诲存叔侄理宜然,叔母希闻有此贤。
学术作成皇甫谧,不令孟母独光前。
伯父之于侄女当鉴刘平
刘平弟仲为贼所杀,扶母奔。平抱仲遗腹之女,年方一岁,而弃其己之子。母欲还之,平曰:“力不能两活,仲不可绝类。兄弟之子‘犹子’也。”“犹子”云者,是不以兄弟之子异乎己子也。刘平不忍仲之无后,而弃其子以活其弟之子,此皆绝无仅有之事。
诗
大贤至识与谁评?死厌藩篱障此生。
宁弃吾儿存仲后,鸰原高处看刘平。
叔之于嫂当鉴颜含、马援
颜含有嫂樊氏,丧明。究心医养,求蛇胆不得,忽有青衣童子授之。童子化成飞鸟而去,疾寻愈。马援敬事寡嫂,不冠不入庐。世俗以嫂叔之无服也,是以不谨其名分,惟贤者敬兄如敬其父,事嫂如事其母。颜含、马援何愧焉!
诗
事嫂须知事母同,此身何处不温恭?
人如颜马今其几?再见斯徒亦可宗。
叔之于侄当鉴郗鉴、谢安
郗鉴遭永嘉之乱,穷馁无聊,乡人共食之。鉴常携兄子迈及外甥以就食,乡人以“不能兼口”辞之。鉴乃独往,含饭于两颊吐与二儿。此叔于艰食之中而能养其侄者。谢元之好佩紫罗香囊,其叔谢安患之。不欲伤其意,因戏赌而焚之。此叔于至微之饰而能警其侄者。食之,诲之,皆欲驱之成人之地,叔父之名郗鉴、谢安有焉。
诗
叔也谁无抚侄心,贤如郗谢寓情深。
吐余颊哺无穷爱,焚却香囊有诲箴。
侄之于叔当鉴王济
王济之叔湛,兄弟宗族皆以为痴,惟济与之谈易,剖析精妙。晋武帝以济之痴叔为问。济曰:“臣叔不痴,山涛以下,魏舒以上。”湛由是显名。噫!善则称亲,理之常然。叔父,我父也。兄弟宗族以为痴,闻之天子,亦以为痴,而济独以为山涛、魏舒之匹。使湛果痴耶,济不敢欺君以为贤;使济果不贤耶,亦不能称叔之美于其上。有侄如是,何负叔耶!
诗
刚道吾家叔不痴,君言正对岂容欺!
阶前有此奇兰玉,王湛佳名藉汝驰。
娣之姒当鉴钟氏、郝氏
王浑妻钟氏与弟妇郝氏皆有德行,钟虽门高而与郝相亲重。郝不以贱下钟,钟不以贵陵郝。时人称钟夫人之礼,郝夫人之法。人皆以兄弟睦为家之肥,苟为娣姒者非其钟、郝,虽有令兄弟,亦为盛德之累。
诗
妇德于人谁独全?一门二姓乃俱贤。
结缡母训粗能守,钟郝风嘉何慊然!
内外兄弟当鉴皇甫谧
皇甫谧有从姑之子梁柳出守城阳,有劝谧饯之者。谧曰:“柳为布衣时,吾送迎不出门,食不过盐菜,贫者不以酒肉为礼。今作郡送之,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柳,岂中古之人情?非吾心所安也。”谧不以待城阳太守之礼而待姑之子,盖平日所以相处者未尝逾礼。一旦以太守之礼礼之,谧所不为也。
诗
穷达休休逐世情,城阳太守即书生。
我于姑子恩为重,贵显都来草芥轻。
甥舅恩义当鉴羊祜
史氏所载:“舅之于甥每致其厚。”如魏舒之倚宁氏。周翼之倚郗氏,未闻甥之于舅而能致其厚者。羊祜进爵乞封舅子蔡袭,晋之袁湛尝谓“世无‘谓阳’情”,祜而有此,亦景星麟凤。祜封其舅之子,念母也;念母不可得见,则念舅矣;念舅不可得见,则念舅之子矣。祜仁孝人也,堕泪之碑存乎岘山之下,无所不厚可知也矣。
诗
谁能三复谓阳诗,举世寥寥此道衰。
念舅幸闻羊叔子,尚能邀爵到孤儿。
同居当鉴张公艺
张公艺九世同居,高宗临幸其家问本末,书“忍”字以对,天子流涕赐缣帛。三世一爨尚或有之,九世而同居者,不惟士庶之所难,虽九重之尊,亦或发问。噫!“为善于家,赏于朝。”信斯言也。“忍”之一字,其言得于颜子“犯而不校”之学,后进皆可以驯致。
诗
万木皆从一本传,比邻乐汝浪纷然。
我知忍字为家宝,会有精神到九天。
邻居当鉴王吉
王吉东家有枣,实垂吉庭中,吉妇取之啖。吉后知之,乃去妇。礼与食,孰重?曰:礼重。一介微物非我所有而取之,贤者死不肯矣。吉之妻取东家之枣,以资吉之奉,使吉知之于未啖之初,千百年愧赧之恨,不可一日释,况知之于既啖之后耶!故其怒,直至去妇也,叱狗而去妇,以全其孝;啖枣而去妇,以厉其行。妇去而枣伐,在常情有所不忍;妇归而枣存,于名教实有所尊。王吉之德,厥光大矣。吉上疏于宣帝,有曰:夫妇,人伦大纲。岂不知夫妇之恩为厚耶!妻遇不以其正,吉所不为也。
诗
克己奇功人不思,可堪邻物更容私。
子阳异日钧衡手,正要扫除天下欺。
独居当鉴鲁男子
鲁男子独处于室,邻之嫠妇亦独处于室。嫠妇因风雨室坏,趋而托之,男子不纳。嫠妇曰:“子独不见柳下惠乎?”男子曰:“柳下惠可,吾固不可。”孔子闻之曰:“善学柳下惠者,莫若鲁之男子。”执虚如执盈,入室如有人,士君子于不闻不睹之地,每致其惑于安平无事之日。若曰风雨室坏而纳嫠妇,特仓卒中姑息耳!鲁之男子所以别嫌微者,非其道也。其绝之也宜。
诗
看取《中庸》数百言,惟于“谨独”最居先。
鲁夸男子为标置,我谓持循理合然。
贫贱则励固穷之操当鉴谢侨
谢侨素贫,尝一朝无食,其子启欲以“班史”质钱。答曰:“宁饿死,岂可以此充食乎!”饥食渴饮,人之常尔。一日之计不办,而侨之子请以其书质钱,贫可知矣。侨宁饿死而不从,亦可谓固穷之异乎人者。
诗
去信犹胜去食难,质书那肯给朝飧。
谢侨脱或从儿请,殁后身名作么看?
富贵则防席势之骄当鉴房玄龄、穆宁、柳玼
房玄龄治家有法度,常恐诸子骄侈,席势陵人。于是乎集《家诫》。柳玭清直有父风,常恐子孙事坠先训,则异他人虽生可以苟爵,死不可见祖先地下。于是乎集《家训》。穆宁居家严,有四子曰赞、曰质、曰员、曰赏,皆以行义显。时人目之以珍味,如酪、酥、醍醐、乳腐,亦家令之严乃至此。唐正元间言家法者,惟韩穆二家,即韩休、穆宁也。